早在1000多年前人类已经发现使用天然树脂或蛋白质类材料可以显著提高无机胶粘材料的耐久等性能,例如我国的赵州桥经千年不毁就是很好的例证。这种经验一直延续到近代,尤其是水泥的发明和大量的普及。随着近代高分子合成树脂技术的不断进步,在20世纪50年代合成树脂开始应用到传统建筑材料的改性中。这包括了经常提起的“聚合物水泥混凝土”(PCC)与“聚合物水泥砂浆”(PCM)。常见到的经可再分散性乳胶粉改性的特种干粉砂浆即是PCM的一种。
正如建筑砂浆由延续千年的现场拌合逐渐发展到工厂预混合的干粉砂浆,合成聚合物树脂的应用也是从一开始现场添加(外加剂),过渡到工厂直接加入到干粉砂浆中。这主要因为聚合物树脂开始只能是以水分散体的形式存在。
可再分散乳胶粉的研究始于1934年德国的I.G.FarbeninduAC公司的聚醋酸乙烯类可再分散乳胶粉和日本的粉末乳胶。二战后劳动力和建筑资源严重缺乏,迫使欧洲尤其是德国采用各种粉体建材来提高建设效率。这种情形在1953年发生了改变。在几个博士的不断研发下,总部在德国慕尼黑的瓦克化学公司首先在实验室成功喷雾干燥出第一批实用的可再分散乳胶粉。随后于1957年在德国南部的布格豪森工厂里竖立起全国第一个喷雾干燥塔,并首批喷雾干燥出13t可再分散乳胶粉。由此便产生了一个新兴的工业,并带来了干粉砂浆产品的革命性发展。
上世纪50年代后期,德国的赫斯特公司和瓦克化学公司开始可再分散乳胶粉的工业化生产。当时,可再分散乳胶粉也主要为聚醋酸乙烯类型,主要用于木工胶、墙面底漆和水泥系壁材等。但是由于PVAc胶粉的最低成膜温度高、耐水性差、耐碱性差等性能的局限,其使用受到较大的限制。
随着VAE乳液和VA/VeoVa等乳液的工业化成功,上个世纪60年代,随着VAE乳液和VA/VeoVa乳液的工业化胜利。最低成膜温度为0℃、具有较好耐水性和耐碱性的可再分散乳胶粉被开发出来,之后,其应用在欧洲得到广泛的推广,使用的范围也逐渐扩展到各种结构和非结构建筑粘合剂、干混砂浆改性、墙体保温及饰面系统、墙体抹平胶和密封灰膏、粉末涂料、建筑腻子的领域。
可再分散乳胶粉的历史发展 最新评论:
热线:13520382660
手机:13520382660(微信)
QQ:27642206
邮箱:27642206@qq.com
地址:北京房山区琉璃河肖场村北区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