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材工业经济研究会
本次疫情发生后,对于中国经济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对于制造业的影响又将如何,建材工业及相关产业(建筑业、房地产业)又将面对怎样的行情,国家将会出台何种政策来扶持和刺激经济发展? 访问并摘取了国内相关研究机构和专家最新的研究观点,特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中国建材工业经济研究会
本次疫情对建材工业乃至整个宏观经济影响都是暂时的,疫情结束后将恢复正常。
国泰君安
总体情况
对于2020全年的负面影响在-0.1到-0.4个百分点,取决于疫情持续时间。
①情形一(疫情持续时间半年):这是对经济影响最为严重情形,对全年GDP增速或将产生0.4个点的负面影响,下半年政策力度或明显加大。
②情形二(疫情持续时间3-4个月):这是对经济影响比较温和情形,对全年GDP增速将产生0.2-0.3个点的影响,政策力度或温和加大。
③情形三(疫情持续时间2-3个月):这是对经济影响最轻的情形,对全年GDP增速将产生0.1个点左右的影响,政策则以结构性减负为主。
建材相关行业影响
如果疫情发展较为乐观,对工业和建筑业的影响较2003年可能较小。
与2003年的SARS相比,2003年疫情最大防控时间是4-5月,是一年的生产旺季,今年最严格的防控发生在1月,本来就是生产淡季,虽然各地公布了推迟复工,但建筑业方面往年也是正月十五之后民工才陆续返回施工工地、3月之后才进入施工旺季,目前疫情影响各地开工时间基本上是正月十五之后,与往年类似,如果疫情2月能够得到有效控制,考虑个别项目影响,时间滞后最多两周,若再考虑后面旺季赶工,实质性影响对全年而言非常有限。当然,如果疫情的改善不及预期,各地进一步推迟开工,则会对以建筑工程为代表的下游需求和供应链都产生负面影响,影响工业和建筑业。
_
恒大研究院
总体情况
此次疫情对经济的影响程度将大于2003年非典,但时间可能更短,具体影响大小取决于疫情持续时间和政策对冲力度。中国经济已经持续下行近十年,最近这几年又受到金融去杠杆、中美贸易摩擦等影响,疫情对企业毫无疑问是雪上加霜。加上2003年非典时期一开始信息瞒报并未影响生产,现在采取的措施显然更及时更有力,对经济和各行各业的影响是显而易见。
建材相关行业影响
工人返城、工厂复工延迟,生产活动无法进行,制造业、房地产、基建投资短期基本停滞。
房地产行业暂停销售活动。1月26日晚间,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向会员单位并全行业发出号召,暂时停止售楼处销售活动,待疫情过后再行恢复。房地产相关项目物业管理企业,积极配合政府部门和社区行政管理机构要求,充分做好预防标识、人员登记、消毒杀菌、后勤服务等工作;经营租赁、长租公寓的企业,切实做好出租房屋消毒防护措施、密切掌握租户健康状态、保持室内外卫生整洁等工作。
建筑业受到波及,建筑业停工。
政策建议
三大政策建议组合: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大力度的改革开放。
财政政策是关键,加大减税和支出力度。
对重灾地区和行业进行定向降息降准。
在主要疫区和特大城市探索灵活办公机制、错峰上下班,发展线上和智能化办公,避免人流交叉感染。
在主要疫区和特大城市探索灵活办公机制、错峰上下班,发展线上和智能化办公,避免人流交叉感染。
兼顾企业和员工利益,落实员工带薪休假制度的同时,延长的假期及推迟开工的期间内按一定比例支付基本薪酬而非强制工资,减少企业因负担过重而在复工后加大裁员的现象。
优化减税降费方式,从当前主要针对增值税的减税格局转为降低社保费率和企业所得税税率,提升企业获得感。
加强逆周期调节,提前做好基建项目储备,疫情过后大搞基建减税,对于人口流入地区的都市圈城市群可以进行适当超前的基础设施建设。
国工论坛、基建通大数据等
总体情况
和2003年非典有本质的区别,那就是这次是在中美经贸摩擦刚缓和的情况下,叠加肺炎疫情。并且本次疫情的传染性更强,加上春节节点因素,对服务业、企业复工乃至于整个制造业及出口的冲击更大,中国经济可谓是雪上加霜,这次所面临的挑战肯定也是史无前例的。疫情之后,经济承压已是大概率事件。
对基建、房建造成直接影响
目前已有数十个省份公告推迟复工时间,复工的推迟对基建、房建的施工影响是直接的。基建方面,1月份地方政府发债规模超过8000亿,其中新增专项债7216亿,地方政府短期资金相对充裕,复工的推迟导致项目进度滞后,资金投放受阻,基建投资的压力进一步加大。因此一旦疫情结束之后,肯定会出现项目集中爆发开工、及赶工期的现象。
其次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地区预计会进一步加码基建投资,当然除了常规基建的刺激加速外,疫情之后估计会又多了一个项目,就是医疗基建,到时候全国的医院面积可能会翻几番。
可能有人会问,既然疫情影响这么大,那么国家是否会像2003年非典时期那样再次开启房地产这个大闸呢?估计不会,因为如今和2003年截然不同,目前宏观杠杆率要比2003年高得多、中国多年来已开展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并且期间我们一直在加大力度调控房地产泡沫,所以目前的政策空间和2003年相比可能较为有限。因此我们认为政府不会大规模刺激房地产市场。
BIM等信息化手段应用的提升
这次疫情,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的建造速度让全球都重新认识了中国这个基建狂魔的效率。而背后有很大一部分的功劳来自BIM及信息化的应用的支撑。比如火神山医院设计方案落实的过程中,BIM大显身手,充分体现了BIM在整体统筹规划,项目协调、可视化模型创建等方面重要作用。
民生银行研究院
总体情况
若疫情在2月底3月初得到基本控制,随着需求的延后释放以及产能的逐渐恢复,大部分行业将稳步复苏或快速反弹;若疫情蔓延态势持续时间较长,则年内产业增长形势不容乐观。建议针对受冲击较大的行业在税费减免、财政补贴、金融服务等方面给予定向支持,适当缓和房地产等行业调控,以稳定市场运行和市场主体预期,防止短期超调影响行业中长期发展趋势。同时,待疫情得到基本控制后,建议以“政府市场双到位,公立民营双发展,医生患者双满意”为目标,加快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提升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及民众医疗保障水平。
建材相关行业影响
①制造业:短期内疫情影响开工,稳增长压力较大
2019年以来,制造业面临较大下行压力,叠加此次疫情影响,增长压力更加凸显。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钢铁、化工、汽车、石油加工行业利润比上年分别下降37.6%、25.6%、15.9%和42.5%,合计影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速比上年下降7.4个百分点。截至2019年1月20日,1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0,回落至临界点。1月份财新中国制造业PMI录得51.1,为2019年9月以来最低水平。预计当前疫情短期内将对制造业产生两方面影响:一是春节后企业开工复工推迟,生产增速放缓,企业成本负担较重;二是市场需求增速或将趋降。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正处于爆发期,将对我国经济短期运行带来较为明显的冲击,一季度经济增长放缓。短期内,疫情将影响节后返工,订单减少、物流阻隔等对工业生产都存在一定影响,从而对我国制造业生产和销售带来冲击。2020年1、2月工业增加值增速可能较低。预计2020年2月制造业PMI可能降到荣枯线以下,非制造中的服务业PMI也可能明显下降。虽然疫情对经济的短期影响不容低估,但随着疫情得到不断控制,预计二、三季度制造业将不断回暖,不会影响中长期制造业运行态势。疫情解除后,前期由于开工复工迟滞所积累的市场需求将集中释放,生产、投资与消费加快增长,带动经济回升。经济中长期走势仍将受自身经济周期及结构变化的影响。目前来看,今年一季度经济增长受疫情影响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如果疫情能够在一季度逐渐得到控制,二季度之后我国制造业运行有望回归相对正常水平。
②房地产行业:销售基本停滞,开发投资放缓,疫情过后有望逐渐恢复
从房地产销售看,春节返乡置业潮不再,节后楼市“小阳春”难现。一方面,房地产销售以线下售楼处展示、签约为主,受冲击较大。据CRIC不完全统计,截止目前已有至少60余个省市明确要求暂停售楼处销售活动;另一方面,疫情导致的宏观经济波动、市场信心不足、企业利润与居民收入下降、预防性流动性偏好提升等因素将对房地产市场需求形成一定抑制。中国指数研究院数据显示,1月份18个主要城市楼市成交量同比下降4%,环比下降34.6%,土地市场成交量环比减少超过70%。贝壳研究院数据显示,1月份链家18城二手房成交量环比下降38%。2月份,相关指标下滑将更加显著。
从房地产开发投资看,疫情期间,受土地招拍挂放缓、延期复工等影响,土地购置、建安投资与施工均将显著下降。2019年以来,房企融资形势偏紧,房企重点依靠加快销售回款节奏缓解资金压力。当前,销售回款渠道受阻,企业偿债压力更加凸显,资金链更加紧张,房企开发投资意愿与能力下降。
从政策层面看,近年来房地产市场调控持续收紧,当前在“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调控目标之下,因城施策具有一定的边际调整空间。为对冲疫情的负面影响,在保持基本调控基调不变的情况下,调控力度有望更加缓和,以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2003年SARS疫情爆发后,房地产销售在3、4月份增速短暂大幅下滑,5月份开始反弹,房地产开发投资在经历3、4月份的回落后,也于5月份开始回暖,表明购房需求具有一定刚性,因疫情爆发暂时延后而并未消失,当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将迅速恢复。当前宏观经济周期与2003年有所不同,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且在“房住不炒”的政策基调下,房地产市场整体处于降温、调整阶段,企业资金状况不乐观,疫情的短期冲击可能较2003年更大。但如果疫情在短期内得到有效控制,地方政府、房企有望加快供地、推盘、施工节奏,市场将加速回暖,负面影响有望控制在一季度,则从全年总体判断,房地产销售与开发投资受疫情影响可控。
政策建议
_
出台有针对性的产业扶持措施,防止短期内相关产业超幅下滑,以数字化加快中长期产业转型升级
①强化短期政策应对,对冲疫情对重点行业发展的负面冲击
注重产业政策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就业政策等方面的协调联动,对符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定导向的产业,尤其是交通运输、旅游、住宿餐饮、商贸零售、教育培训等受疫情冲击较大的现代服务业给予重点支持;继续减免制造业税费,合理分担企业疫情期间产生的用工、房租、利息等成本支出;坚持“房住不炒”定位,以及“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调控目标,适当调整房地产企业融资政策,支持各地因城施策,尤其是疫情较严重地区优化调控政策稳定市场需求;加大市政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投入力度;密切关注湖北等疫情严重地区产业集群发展状况,支持产业链上下游在疫情结束后尽快有序复工复产。
②加快实施创新驱动,促进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加大在基础研究、基础设施领域以及产业升级共性薄弱环节的公共投入,建立面向所有产业企业的开放式成果共享平台及综合服务平台,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制度环境,培育、激励、保护企业家精神;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支持各行业加快引入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产业互联网,促进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升线上业务渗透率。如运用电子商务技术对传统农业、制造业、服务业企业进行互联网化改造,拓展移动营销渠道,优化业务流程,加强产品质量管控,提升售后服务效率;运用区块链技术建立新型信任机制,降低交易成本,打造透明可信的质量追溯体系,带动供应链的优化升级;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提高企业运营与管理效率。
德勤中国
总体情况
_
回顾2003年非典,中国GDP实现10%的增速表现,当年下半年的需求上升为经济复苏提供了动力。当时中国和亚洲新兴市场刚从亚洲金融危机中恢复过来,其资产估值低,人民币汇率被低估,使再通胀变得更加容易,并且中国那时正赶上入世(2001年11月)后的经济上升期。
对比当前情况,中国经济正面临结构性和周期性下行压力。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之下,交运和酒店行业的剧烈萎缩会立即打击经济运行,消费和外贸肯定会在第一季度受到冲击。如果政府因病毒潜伏期进一步推迟企业开工日期,那么大多数中小企业,特别是利润微薄且固定成本高的中小企业很有可能会遭遇严重压力。但是,如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能够得以有效遏制,预计到第二季度经济或能恢复至正常状态。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持续时间仍难以预测,我们预计中国经济在第一季度表现低迷,在第二季度持平,并到下半年出现V形复苏,全年GDP将实现5.3%-5.5%的增速。
相关行业影响
我们认为疫情对于大部分行业的中长期影响有限,不会从根本上改变这些行业的增长逻辑。对于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消费行业当前受影响最为直接和严重。餐饮、零售、旅交在今年上半年都将面临业务萎缩、固定成本占比高带来的现金流压力,而且季节性消费时机也难以在疫情结束后弥补;但对于线上业务占比高的消费品行业,尤其是生活必需品,则容易在消费环境正常化之后得以快速恢复。同时,零售技术和本地生活全渠道融合的重要性在本次突发危机中进一步凸显。
相较于消费行业,本次疫情对于生产制造的影响更为有限,短期内主要体现在由于延迟复工、人员流动限制和交通受限带来的供应链受阻和生产经营难恢复;中长期则逐渐走上正轨。本次疫情为生命科学和医疗服务行业带来逆势增长机会,除了与疫情相关的医疗物资和药品供不应求以外,疫情过后也将有更多资源投入到传染病防治、医疗服务系统智能化升级等领域。科技也是本次疫情的受益行业,在线教育、娱乐和办公系统大受追捧,同时各行各业对于通信基础设施的要求持续升级,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提升行业效率的技术应用受到更多关注。
政策和产业建议
面对疫情这只“黑天鹅”,中国政府正推出如财税支持、特殊融资安排等多种措施帮助企业渡过疫情难关。
我们预计政策制定者将在延长的春节假期结束之前推出财政减免和货币宽松等一系列政策。不过有一个风险不能忽视——即使疫情过去了,中国是否能落实好第一阶段贸易协定的承诺,将很可能成为美国在大选年的关注重点。考虑到当前中国提振经济的措施会给全球带来深远影响(这和2003年不同),因此中国政府最好的办法是通过财政手段给中小企业纾困,以维护经济和社会稳定。
预计政府会系统地组织完善传染病防治体系,尤其是疫情的预警以及人口密集流动人口比例高的一二线城市的疫情防治常备系统。上海市在2003年非典过后即筹备了复旦公卫分院金山应急隔离中心,在本市疫情防控中起到了的关键作用。预计在疫情后,筹备类似的重大疫情集中防治中心会成为一二线城市的传染病防治体系标配。筹建基础设施及配套设备系统等会为相关企业带来大量采购需求。